欢迎来到深圳互联网技术应用协会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- 协会资讯 - 行业动态

作为一个消费节日,“父亲节”是比较失败的

来源:发布日期:2017/06/19已有 1842 人浏览

昨天是父亲节,也恰逢是某电商制造的618年中促销节日。不过,就父亲节本身的消费驱动力而言,不要说跟最近的儿童节、母亲节相比,就连端午节都比不过。在各个商场,父亲节广告出现的频次、篇幅都远低于母亲节;在电商平台,父亲节也很少成为促销主题。由此可见,作为一个消费节日,“父亲节”是比较失败的。

农耕时代,节日的“节感”主要依靠一系列的仪式,包括特定的食物来体现。但在现代社会,节日正在失去它本来的意义。大体说来,所有节日都在向着消费节日发展,要么消费商品,要么消费身体。总之,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。传统的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,无一不成为亲情聚会的购物节;而西方舶来的情人节、圣诞节,也纷纷成为消费的重要时间点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了促销而制造的“节日”,例如闻名全球的“双十一”,刺激购物是它最直接的目的。

然而,为何父亲节在通往“消费节”的道路上会失利呢?原因颇为复杂,但从上述提及的成功的“消费节”来看,父亲节存在许多潜在的失败因素。

父亲节是一个具有特定对象的节日,它不像教师节、护士节和记者节那样与职业相关,而是镶嵌在家庭亲密关系之中。但要看到,父亲在父权社会结构中处于强势地位,社会对于父亲的总体印象是一个强者、家庭顶梁柱。不难发现,无论是情人节还是春节,送礼都是遵循几个原则:从强者流向弱者,从男性流向女性,从长辈流向晚辈。

也许有人说“母亲节”不一样,但因为母亲的社会画像普遍趋于弱势,不但面目慈祥、性格温柔,而且备受压迫、付出良多。所以,母亲节遵循的也是“从强者流向弱者”的逻辑。

父亲的社会画像并不像母亲那样充满温情,大多数父亲可能是理性的、威严的、自负的、不善言辞的。在中国家庭中,父亲常常具有“一言堂”的权力,但这种权力生态并不符合孩子们的期待。尤其在青春期之后,子女更希望父亲能够“放手”。但在大多数家庭,父亲对于孩子的理解都十分稀缺,对于孩子的干涉可能是粗暴的。相反,即便不引入“俄狄浦斯情结”,许多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隔阂都是非常严重的。父亲与子女成年之后,还能以“朋友的方式”进行交流,这种情况十分罕见。

当然,女性对父亲的态度会有一些变化。所谓“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”的说法虽然不靠谱,但大多数父亲对于女儿的确更愿意展现温柔、包容的一面。因此,父亲节消费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作为女儿的女性群体。这里遵循的是“强者流向弱者”。因为某种程度上,父亲在向女儿展现温柔的同时,也流露出了自己的苍老、落伍和羸弱。向对方“示弱”,这是一种信任,可惜的是,中国父亲这样做的还是很少。

此外,父亲在家庭关系中,常常是暴力的来源。例如家暴的发生,常常伴随着喝醉的、嗜赌的父亲的形象。而单亲家庭中,母亲带着孩子的数量也更多,其情其景也更令人同情。父亲这一角色,除温柔、责任和担当之外,也存在着“抛弃妻子”、为了事业不顾家庭或者自以为是不通情理等社会印象。

可以说,父亲是一个强者,他有钱、有权,甚至具有暴力。节日消费,起到的是一种“补偿”、“奖励”、“追求”功能。在客观上,父亲这个角色不太需要这些,由此,父亲节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大肆消费的节日了。

 

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梅华路105号多丽科技楼11层1105A房  本协会主管单位:中国互联网协会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

深圳市互联网技术应用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九曲网  电话:0755-83352158  QQ:2078864445 邮箱:2078864445@qq.com